不少人不想戒菸的原因是憂心變胖,體重上升;實際上醫師陳潔雯強調,戒菸雖造成短暫體重上升,但瘦得更健康且助益極大。圖取自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於臉書專頁「療生活‧陳潔雯醫師」發文指出,近年政府大力提倡戒菸,有部分菸齡長的人,曾說戒菸不僅痛苦,還會變胖;甚至有「吸菸能抑制食慾」的說法。這是真的嗎?
戒菸真的會胖嗎?這只是藉口而已!在門診中,常聽到有人說:「醫師,我其實不太敢戒菸,因為怕一戒就變胖。」、「聽說抽菸可以抑制食慾,是不是可以幫助減重?」、「如果我正在用減重藥,抽菸會影響效果嗎?」這些問題不少人也感到好奇。那讓我用一篇文章,完整探討「吸菸、體重與代謝健康」之間的關係,讓大家有更清楚的科學認識。
吸菸會讓人變瘦嗎?
事實一:吸菸者的平均體重,通常比不抽菸的人低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吸菸者平均比非吸菸者體重低約4–5公斤,BMI也略低。這主要來自於尼古丁的兩個作用:抑制食慾,讓人吃得少;提升基礎代謝率,消耗熱量稍微增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抽菸」誤認為是一種「控制體重的方法」。
事實二:吸菸≠健康瘦,而是「壞瘦」
近年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吸菸與「內臟脂肪堆積」高度相關。換句話說,抽菸雖然可能讓體重數字下降,但脂肪更容易累積在腹部深層,成為高危險的「蘋果型肥胖」。這種中樞型肥胖,會大幅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等風險,比單純的「胖」更危險。
戒菸一定會變胖嗎?
很多人怕戒菸後「體重失控」,其實,體重增加確實是常見現象:
●平均來說,戒菸後一年,體重會上升 4–5 公斤。
●主要原因是:食慾恢復、代謝率回到正常,部分人還會用「吃零食」代替「抽菸」的口慾。
●好消息:體重上升的幅度通常在半年後趨於穩定。
●更重要的是,戒菸帶來的健康好處(降低心血管風險、肺功能改善、癌症風險下降),遠遠超過這幾公斤的體重變化。
也就是說,戒菸雖然可能稍微胖一點,但壽命會更長、健康會更好。
抽菸會讓減重變困難嗎?
很多患者會問:「我想減重,如果還在抽菸,會不會更難成功?」目前的臨床研究顯示:
●在接受飲食控制,以及運動訓練等生活型態介入的族群裡,吸菸者和非吸菸者的體重減輕幅度差不多。
●換句話說,抽菸不會直接「破壞」減重成效,但吸菸造成的代謝與荷爾蒙變化,會讓脂肪分布更不健康。
此外,吸菸還會增加胰島素抗性,導致血糖控制更困難;提高血壓與心血管風險,使肥胖的危害更加放大。所以,對正在努力減重的人來說,繼續抽菸等於讓自己在不利的條件下努力,健康回本效果大打折扣。
減重藥物與吸菸:會互相影響嗎?
●GLP-1 類似物(如常聽到的瘦瘦針)
●這類藥物不只抑制食慾、幫助減重,研究還發現:它們可能降低吸菸慾望,甚至讓吸菸相關醫療需求減少。
●有動物實驗指出,GLP-1 類似物與尼古丁合用,會有協同作用,導致更明顯的體重下降。
但請注意:這不是鼓勵「邊抽菸邊用藥」,而是代表 GLP-1 可能未來發展為「戒菸新工具」,但目前仍需更多研究確認。
Bupropion(安非他酮)原本就是常用的戒菸藥物,也能在短期內避免戒菸後的體重增加。不過,隨著時間推進,體重控制效果會逐漸消失。在減重領域,Bupropion 也被納入複方藥物(如 Naltrexone/Bupropion),兼具減重與戒菸潛力。
醫師的結論與建議
●抽菸不等於變瘦:體重下降是假象,腹部內臟脂肪與代謝風險才是真問題。
●戒菸 ≠ 體重失控:雖然會胖一點,但健康收益遠勝體重數字的增加。
●減重過程中,吸菸是絆腳石:它雖不會讓你完全減不下來,但會讓健康效益大打折扣。
●減重藥物並非「吸菸者的捷徑」:GLP-1 與 Bupropion 可能對菸癮有幫助,但不代表可以安心抽菸。
●最理想的健康策略:戒菸、減重,雙管齊下,才能真正降低心血管、癌症與代謝疾病的風險。
小數據分享
●吸菸者平均體重比非吸菸者輕 4–5 公斤,但腹部脂肪堆積更明顯。
●戒菸一年後,平均體重上升 4–5 公斤。
●抽菸者心肌梗塞風險增加 2–3 倍,中風風險增加 2 倍。
●GLP-1 使用者同時出現「降低體重」與「減少菸癮」的潛在效果(需更多研究確認)。
陳潔雯最後用一句話總結:「抽菸不是減重幫手,而是讓你更難真正健康的陷阱。」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