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健康編輯


大公報綜合美聯社、CNN報道,美國前總統拜登(圖)的發言人4日證實,82歲的拜登最近接受了皮膚癌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拜登的發言人斯卡利表示,拜登接受了「莫氏手術」,這是一種分層切除含癌細胞皮膚的手術。她並未透露拜登接受手術的具體時間。斯卡利還發布了拜登本周前往特拉華州一座教堂的視頻,拜登額頭留有明顯手術疤痕。

今年5月,拜登辦公室證實拜登被診斷患有一種侵襲性前列腺癌,並已擴散到骨骼;他已開始服用口服藥物進行治療。拜登稱:「癌細胞尚未擴散至任何器官,我的骨骼強健,感覺良好。」2023年擔任總統期間,拜登曾接受胸部病灶切除手術,術後檢測確診為基底細胞癌。當時白宮醫生表示,「所有癌變組織均已成功切除」,拜登將持續接受「皮膚病學監測」。

拜登家族深受癌症困擾。拜登的長子博·拜登2015年死於腦膠質瘤,這是一種惡性腦癌。拜登的妻子吉爾·拜登在2023年接受手術,切除她左眼上方、右眼上方和胸部左側的三處皮膚病變,其中有兩處已被證實是癌性病變。

(來源:大公報A19:國際 2025/09/06)

編輯:常伯勞

關鍵詞:拜登皮膚癌疤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隨著性別平權意識的提升,「月經平權」議題近年來備受關注。台灣自2023年8月起全面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並補助高中職以下學校設置友善提供點。然而,婦產科張至婷醫師表示,真正的月經平權不僅是政策面的支持,更需要從根本的醫學知識教育做起。

破除傳統迷思 月經是自然生理現象

張至婷醫師指出,月經是女性邁入青春期後最重要的生理變化,也是性教育的最佳起點。許多家長擔心「太早談性」,但醫學研究顯示,孩子越早獲得正確知識,反而能延後性行為的發生,並在真正面對時更懂得保護自己。

過去社會對月經存在許多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例如經期不能運動、不能洗頭、需要進補等禁忌。從醫學角度來看,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限制。月經只是女性排卵後沒有受精,原本準備保護胚胎的子宮內膜自然剝落排出的代謝現象,是完全正常的生理過程。

張至婷醫師表示,女性初經年齡通常在10至15歲之間,月經週期平均為21至35天,每次持續4至7天,總血量約30至50毫升(不到半瓶養樂多的量);若沒有特殊不適症狀,女性在月經期間依舊可以正常運動、跑跳,並照常飲食,不必受到傳統禁忌限制。在生理用品的選擇上,無論是衛生棉、棉條、月亮杯或月亮褲,都是個人偏好與舒適度的問題,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女孩覺得適己即可。

從月經延伸建立 完整性教育觀念

月經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如何處理經血」的層面,而應進一步讓青少年理解完整的生理週期、受孕原理,以及男性生殖系統的相關知識。張至婷醫師指出,唯有掌握這些基本醫學知識,孩子才能理解「安全期避孕法」的不可靠性,也能明白各種避孕方式的作用原理,進而在面對性行為時做出負責且安全的選擇。

在網路世代,孩子面臨的不僅是校園裡的性別互動,還包含網路交友風險、性騷擾甚至網路掠食等危險。如果成人因害怕而迴避相關話題,孩子反而會從網路碎片化的訊息中自行拼湊答案,這往往更加危險。月經平權的核心,就是去除不必要的神秘化與社會禁忌,將月經視為自然的生命歷程,並讓所有孩子「不分性別」都能從中理解身體構造、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張至婷醫師提醒女性不要因月經而被賦予額外限制,而應自在歡喜的接受並仍擁有與他人同等的自由與選擇權。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鳴龍/花蓮報導

花蓮地檢署、犯保協會花蓮分會,今天上午花蓮慈濟醫院協力樓會議室,舉辦「花起守護‧馨醫相蓮」司法保護醫療關懷聯盟區域以上醫院拓展MOU簽約儀式,自即日起犯保花蓮分會所錄案服務的重傷被害人本人,持分會所核發的醫療關懷卡,赴慈濟、門諾二大醫院看診時,將有免付掛號費及酌減部分負擔的雙實質照顧。

犯保分會主任委員徐正隆,與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門諾醫院院長莊永鑣,今天在臺灣高檢署檢察長(兼任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董事長)張斗輝、法務部保護司司長洪信旭、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林俊龍執行長、高檢署花蓮分署檢察長洪培根、花蓮地檢署檢察長陳佳秀、花蓮縣衛生局鍾美珠副局長的見證下,共同簽署司法保護醫療關懷聯盟MOU。

延續113年和花蓮縣衛生局、醫師公會及十三鄉鎮市衛生所、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36間社區診所共同成立的「司法保護醫療關懷聯盟」,將醫療關懷服務機制拓展至轄內區域以上醫院,將服務量能由社區診所擴大到慈濟醫學中心和門諾會醫院,澈底發揮司法保護醫療聯盟的3大特色,即「街頭巷尾醫療照顧、減免費用經濟保護、次數不限關懷無限」,慈濟醫院、門諾會醫院的加入,更增加了「醫院加入加倍守護」的第4個在地特色。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慈濟照顧弱勢孤獨者,簽署MOU就是做慈悲利他的工作;法務部保護司長洪信旭提到,世界人權宣言指出,人人有權享有健康與福祉,包括醫療保障,啟動醫療關懷聯盟拆掉醫療門檻,讓重傷被害人安心走進診間,透過跨專業領域合作,提供馨生家庭人性化守護。

   花蓮地檢署及犯保花蓮分會由衷感謝各級醫院及診所支持與加入「司法保護醫療關懷聯盟」,以具體行動關懷馨生人,藉由司法及醫療體系的公私力合作,建構不漏接、無死角之司法醫療關懷網,彰顯法務部柔性司法政策。

臺高檢檢察長張斗輝表示: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每當重大災變事故發生,必見犯保與慈濟的身影,兩個單位在悲傷事件中扮演著相驗陪同、關懷撫慰的工作,犯保協會秉持尊嚴同理照顧馨生家庭的精神,在各地推動醫療關懷聯盟藉著跨域合作,提供被害人強韌的守護。

花蓮地檢署與犯保協會將持續推動司法保護醫療關懷聯盟理念,號召更多醫療院所加入,以擴大對馨生人的關懷與支持。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國健署指出,減重少吃一餐可能讓你頭暈沒精神、下一餐暴飲暴食、掉入零食陷阱,甚至因為基礎代謝下降而減少熱量消耗;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想減肥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少吃一餐」,好像少吃就能立刻瘦下來。國健署指出,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可能讓你頭暈沒精神、下一餐暴飲暴食、掉入零食陷阱,甚至因為基礎代謝下降,而減少熱量消耗。

國健署在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說明,當你刻意省略早餐或晚餐,看似熱量減少,卻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頭暈沒精神;胃部空空時,大腦釋放出飢餓訊號,讓你更想大吃特吃,所以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下一餐容易暴飲暴食。

國健署表示,更常見的是,飢餓難耐又難以克制嘴饞,忍不住抓個零食、餅乾、手搖飲、炸物墊肚子,這些食物往往熱量高、營養低,反而讓減肥功虧一簣;少吃一餐飢餓時,身體為了產生能量會分解脂肪,甚至肌肉,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基礎代謝下降,減少熱量消耗,讓身體更容易囤積脂肪。

維持三餐健康減重菜單

●早餐:全穀雜糧(燕麥、地瓜、全麥吐司)+蛋白質(無糖豆漿、雞蛋、低脂乳品),穩定一早的能量。

●午、晚餐:根據我的餐盤,均衡又健康。飯跟蔬菜一樣多(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糙米、薯類)+豆魚蛋肉一掌心(魚、豆腐、雞胸肉)+菜比水果多一點+每餐水果拳頭大。

國健署提醒,三餐規律進食,不僅能避免暴食,還能維持正常代謝;選擇清淡少油、低糖的烹調方式,減少熱量攝取。若三餐之間感到餓,可以準備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的水果(如:芭樂、番茄,一天不超過4個拳頭大小)、小把堅果(一天不超過一湯匙),比零食更健康。

國健署強調,減重時「少一餐」不是長久之計,維持三餐,養成「每餐吃對、吃巧」的長期習慣才是減重正道。吃得均衡,才能真正減脂又維持活力,才是最有效率的瘦身方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戲水高度到胸口仍差點奪命!高師大講師洪威喆獲救後,和熱心救人的民眾蔡先生合影。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水才到胸口,卻差點奪命!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藝評人洪威喆,日前帶孩子到高雄旗津海水浴場戲水時,意外遭遇強勁海流與大浪捲走,驚險一度無法脫困。雖然他有救生員背景、兒子也會游泳,仍在瞬間陷入險境,所幸獲熱心民眾及時拋出衝浪板救援,父子才得以平安上岸。洪威喆寫下經驗,提醒下水應嚴守「浪高不過腰」的原則,並呼籲家長帶浮具與孩子戲水,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已做防範 卻仍遇大浪襲擊

洪威喆強調,自己並非掉以輕心,過去曾持有救生員證照,懂得自救與拖救技巧,當天也遵守「小孩身邊必有大人、不遠離人群、不走向深水」三大原則,且僅在腰部水位活動。然而,浪況變化迅速,他與年幼兒子竟在一波大浪拍下後被捲往外海,陷入險境。

一瞬間踩不到底 父子齊聲呼救

洪威喆回憶,大兒子當時曾跑到胸口深的位置,他已立即喝斥叫回,並不斷重申三名孩子要待在浪花不要超過腰部高度的地方。

但隨著潮水一下高一下低,小兒子越玩越往海裡走,離洪威喆雖僅有約5公尺距離,但眼看浪花高時會淹過孩子胸口,洪威喆準備往前要帶兒子往回走時,浪頭忽然襲來,父子瞬間漂浮踩不到底。他嘗試側泳拖救、蛙式推送,卻始終在原地掙扎,最後只能大喊「救命」,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在海中呼救。

游不開的海流 只能靠援手脫困

雖然受過救生訓練,洪威喆坦言,面對旗津海域的強大海流仍顯無力:「我可以不換氣捷泳游完25公尺,但在這種情況下仍游不開。」危急之際,蔡姓民眾發現異狀,拋來衝浪板並上前協助,洪威喆才讓兒子先趴上板面,再與蔡男合力踢水,終於靠近淺灘。他說,當腳尖終於觸到沙地時,才確定「我們真的撿回一條命」。

事後反思:浪高不過腰

這場驚魂讓洪威喆深刻體悟,即使熟悉水性,也無法預測大海瞬息萬變。他提醒家長,判斷安全不能只看靜止水位,「依孩子的身高,浪高不應超過腰部」,並呼籲下水時必備魚雷浮標或救生衣,就像騎機車必須戴安全帽一樣,是基本保命措施。

網友迴響:敬畏大自然

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直呼「看得發麻,好險平安!」也有人分享自身經歷:「明明水才到肚子,一個浪就能把人拖走,瞬間踩不到底,那種恐懼一輩子忘不了。」更有網友提醒「再會游泳也難敵離岸流」、「帶孩子戲水一定要有浮具」。至於及時出手的蔡先生,更被網友一致盛讚「英雄好人,一生平安」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洪威喆全文如下:

【我差點失去我的兒子】如果有任何環節沒接好,又會是一齣旗津溺水的意外,死神大概只距離我五步之遙,幸好有貴人出現,即時丟出衝浪板,我這輩子積的陰德可能都用在這裡了!

這篇文章是為了感謝見義勇為的蔡先生,並希望透過親身經驗的細節,讓更多人預防危險的發生。

在我回溯狀況是怎麼發生之前,先說明自己的游泳經歷:我曾有水協的救生員證照,在17年前海軍新訓中心考到的,訓練過程會多次經歷瀕臨溺水的狀態。直到今日,雖然體能退化許多,我仍可不換氣以捷泳游完25公尺。

但面臨旗津那樣的海域狀況,我也難以獨力逃出生天!

身為高雄人,對旗津海水浴場可說非常熟悉,我也很清楚旗津的海床會有陡降坡,因此在戲水時,我有作到以下三點:

1.小孩要玩水,大人一定在旁邊

2.不要遠離人群

3.不要到太深的地方

在事情發生前,我已經把高中生的老大從比較遠的地方叫回來訓戒了一頓,當時他已經跑到水深過胸的地方,他的身高接近165。

不過我還是想得太淺了。後來我與三個小孩一起玩水,海水最多僅到我們的腰間而已,但後來老大發現,弟弟已經越玩越遠離我們,自己走到比較深的地方,其實他只距離我們約5公尺左右,他的身高130cm,水大概淹到他的胸部,於是我走過去催趕他回來。

就在我們回頭時,沒想到一波浪過來,我跟他隨水漂浮後落下,發現我竟然也踩不到地,急忙叫他趕快用游的回去,兩個人抬頭蛙游了幾下,竟然動不了,於是我叫他仰漂,我用側泳拖救拉著他游,竟也游不開。


洪威喆強調,潮差未必看起來很大,只是落差從臀部到胸口而已,但重點是你不知道距離陡降坡有多近,圖片為妻子當天在岸上的手機截圖,標示出事地點的位置。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洪威喆強調,潮差未必看起來很大,只是落差從臀部到胸口而已,但重點是你不知道距離陡降坡有多近,圖片為妻子當天在岸上的手機截圖,標示出事地點的位置。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我們又換回抬頭蛙,他在前面游,我在後面不斷把他往前推,但仍然在原地來回隨著浪頭擺盪,不會吧,我會在今天失去我的兒子嗎?我們要命喪於此了嗎?這些念頭不斷冒出來!

我跟兒子說:不行了,我們趕快大喊救命!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高喊救命,事後回想,從我帶小朋友回頭、海象變化到呼救,時間可能不到一分鐘,浪變是幾秒鐘的事,剩下的時間都在逃命!

幸好在幾聲呼救後,旁邊丟來一塊衝浪板,蔡先生正在附近,趕忙過來搭救。拿到衝浪板之後,我就心安許多,至少已經力保不死了。

這時海水的拉力有多大?我們兩個大男人與小朋友扶著板子奮力踢水回去,一時間竟然也動彈不得,他問我:你現在踩得到地嗎?我試了一下,踩不到,於是我們讓小朋友趴在衝浪板上,兩人在後方猛踢蛙腿才勉強前進,也不知我們踢了多久,腳尖再下探嘗試,終於勾到地,趕快踩著地把衝浪板推回岸上,上岸後,我感覺自己的大腿都要溶解了。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我們上岸時,老婆已經打電話叫救生員騎著沙灘車過來,岸邊也有兩個年輕人拿著衝浪板準備前來救援,幸好今天沒讓憾事發生。

沒發生事情時,不知道明確的界線在哪裡,夏天不要到旗津玩水也不切實際,畢竟旗津與西子灣都是高雄人最近的海灘,也是我們高雄的小墾丁,因此我特別做了以下安全示意圖,除了遵守海灘規定之外,要謹記以下原則:


高師大講師洪威喆提醒「浪高不過腰」才安全。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高師大講師洪威喆提醒「浪高不過腰」才安全。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依小孩的身高,浪高不應過腰】

也就是讓海水保持在膝部即可,浪淹過來時不要超過腰部,像我們事發時,海水在低水位的狀態就過了小兒子的腰部,我還以為尚淺,浪過來時已淹過胸部,後來一波大浪過來,我們跟著水漂浮時,水的高度是淹過頭的,接著我們就被海水逐漸離岸向後拖帶了。

我跟兒子說,如果今天哥哥晚一步提醒,如果我也晚一步過去拉你回來,如果我今天沒有受過救生訓練,如果你去年沒有學會游泳,最重要的是,如果今天蔡大哥不在附近,我們今天就回不去了。

這五個如果,就是我們距離死神的五步。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這位蔡大哥,他是我們的救命恩人,雖然我想請他喝一杯、吃頓飯,他都很客氣婉拒了,祝好人一世平安、喜樂常在。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最後補充幾個回應:

1.該處並沒有標禁止下水

2.我們在戲水時,附近是有人的

3.我去叫小兒子回頭時,大兒子與女兒的位置都是安全的

4.小兒子跟我們相差五公尺左右,一波浪過來,就我們兩個被帶走

大兒子跟女兒早已退回淺水區(水在膝部以下)

5.小兒子描述,他跟我往回走時,覺得岸邊很近,但後來一波浪過來,直到抓住衝浪板,才發現岸上的人已經變得很小了~

6.我一直很警戒,不讓小孩往深處去,可能小朋友隨著潮水起伏,不小心位置就移動了

7.別說學游泳沒用。小孩子喜歡玩水,不是因為不會游泳,就不會去玩水,也不是因為海會發生危險,就禁止孩子接近。


魚雷浮標示意圖。圖片來源:歐都納官網
魚雷浮標示意圖。圖片來源:歐都納官網


除了遵守岸邊的警語、規定外,更要瞭解如何注意安全。只是危險在發生前,看起來都很安全。但也正因為小兒子會游泳,所以他能在水淹過頭時迅速浮出水面,他努力的踢蛙腿,也為自己爭取了獲救的機會。

現在我們在看影片學習離岸流自救的方式。我們沒有要冒險玩水,即使我們在海邊玩水時也沒有要冒險的念頭,只是天有不測風雲,浪突然大了起來我們也很難防範。

朋友們建議在海邊戲水,最好準備魚雷浮標,這真是好建議,我認為這就像騎機車要帶安全帽一樣,以後去海邊一定會帶魚雷浮標或浮具再下水!

【文章獲獲洪威喆授權女子漾轉載】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9.05 16:38 臺北時間

娛樂

南韓人氣男團Super Junior成員東海,昨(4)日來台參加活動之餘,抽空前往World Gym台北民生館健身,還在社群平台分享健身日常,展現親和魅力,不料卻遭健身教練偷拍並上傳社群嘲諷,引發粉絲不滿。對此,World Gym立即發表聲明,強調已對涉事教練進行懲處。

該名李姓教練在Instagram限時動態發布東海健身身影,並附上揶揄文字:「他又來練了,如果馬東石來我比較興奮」以及「東海是誰?我只知道法海…為什麼不是光頭?」此舉迅速引發粉絲撻伐,並截圖轉貼至Threads標註World Gym官方帳號,要求回應。

20250905edi049
該名李姓教練在Instagram限時動態發布東海健身身影,並附上揶揄文字。(翻攝自Threads)

事發後,該教練在當日午後發文公開道歉,表示:「我,李XX,誠摯向東海本人道歉。不應該未經允許拍攝打擾,並以不恰當的文字於社群曝光。打擾會員運動的失禮行為,已立即刪文,並誠摯向他本人和粉絲道歉,也感謝給予指正的網友們。對不起。」

World Gym也立即發布聲明,強調高度重視所有會員的隱私與尊重,已對涉事教練進行懲處,並將加強員工教育訓練,以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不過,不少網友認為World Gym教練偷拍會員早已不是首例,就有人曬出教練偷拍會員運動並發限時動態「公審」的照片。更誇張的是,連World Gym的社群小編也曾被抓包盜用他人照片當作自家內容發文,被發現後只說「懲處員工」,卻從不公開具體內容,對於被盜圖或被偷拍的當事人完全沒有任何道歉。更有人質疑:「難道健身房『買課配公審』嗎?」

更新時間|2025.09.05 16:3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太空飛行危機!造血幹細胞加速衰老,或損害免疫系統 | TechNews 科技新報

無論執行官方太空任務,還是未來進入地球軌道的商業太空旅行,潛在健康風險都不可忽視,比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太空飛行可能加速人類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老化。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祖細胞(progenitor cell)對血液和免疫系統至關重要,造血幹細胞具自我更新能力,是能分化為所有血細胞類型的原始細胞,相當於造血系統原始來源與「備援庫」;祖細胞又稱前驅細胞,與幹細胞相似,具分化為特定類型細胞的傾向,但自我更新能力有限。

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太空飛行會加速人體造血幹細胞老化過程,不僅影響健康,也為人類衰老與疾病機制帶來啟發。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團隊利用自動化 AI 驅動的幹細胞追蹤奈米生物反應器系統,將人類造血幹、祖細胞隨 SpaceX 任務送上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 32~45 天的微重力實驗,實時追蹤幹細胞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造血幹細胞在太空環境展現初典型老化特徵,與細胞隨年齡增長發生的事情非常相似:自我更新能力下降、產生健康新血細胞的能力降低、DNA 損傷增加,且染色體末端(端粒)明顯縮短;此外,細胞出現粒線體壓力、炎症反應增強跡象,平時不怎麼表達的基因區段還被活化,可能損害免疫功能並提高損害免疫功能等疾病風險。

為縮短往來全球時間,商業太空飛行甚至太空旅行可能是未來趨勢,新發現為太空醫學與長期載人任務健康管理點出關鍵問題,暗示人類進入太空需更嚴謹的醫療保護策略。

(首圖來源:AI 生成)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薛曉晶分享,提早30分鐘就寢會讓荷爾蒙回歸正常、重啟代謝力、穩定情緒,瘦身效果比單純少吃更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后蔡依林日前分享自己靠著晚上9:30就寢保持良好身材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討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一般人沒辦法那麼早睡也沒關係,提早30分鐘上床也能幫助減重,此舉會讓荷爾蒙回歸正常、重啟代謝力、穩定情緒,瘦身成果比單純少吃更有效。

睡眠赤字成減重阻礙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長期熬夜會打亂瘦體素(Leptin)與飢餓素(Ghrelin)的平衡,讓我們就算飲食控制得不錯,數字卻始終降不下來。

2023年發表在《Nutrients》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胰島素抗性上升,使脂肪更容易囤積。同時,食慾激素分泌混亂,會讓人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越想減肥反而越容易暴食。

而根據2025年刊登於《BMC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睡眠品質不佳與肥胖高度相關,兩者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換句話說,如果飲食、運動控制得不錯,但體重卻一直停滯,問題可能在於「睡眠赤字」。

睡眠不足影響荷爾蒙與代謝

薛曉晶說,當人們睡眠不足時,身體會出現3大失衡:食慾增加,飢餓素上升、瘦體素下降,讓人嘴饞;脂肪囤積,胰島素抗性上升,血糖利用效率變差;代謝下降,深層睡眠不足,生長激素分泌受阻,燃脂困難。

2023年刊登於《Nutrients》的研究綜述指出,睡眠不足會影響飲食行為,導致高糖、高脂食物攝取增加;而2025年發表於《Circ Research》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規律也很危險,因為它會持續干擾心臟代謝功能,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每天多睡30分鐘成體控關鍵

薛曉晶指出,很多人想靠節食或爆量運動控制體重,卻忽略了「睡眠」才是讓荷爾蒙重置的關鍵。但長期習慣晚睡或作息不規律的人,生理時鐘無法一下子做出太過激烈的調整,因此她建議,先提早30分鐘上床,等身體習慣後再慢慢改善。這麼做有3大好處:

●荷爾蒙重啟:讓瘦體素恢復正常,讓大腦能正確接收「飽足訊號」;同時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增加細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避免脂肪堆積。

●代謝重啟:深睡眠時分泌生長激素(GH),幫助燃脂與修復肌肉。

●情緒重置:降低皮質醇(Cortisol)濃度,避免壓力性暴食;睡眠不足會讓它飆升,造成腹部肥胖。

此外,2025年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也發現,肥胖會干擾24小時活動節律,讓身體錯過最佳燃脂時間。薛曉晶強調,上述荷爾蒙與激素互相牽動,缺乏睡眠就像把燃脂引擎熄火,再怎麼少吃也事倍功半,因此,「調整作息」比單純少吃更能有效幫助體重控制。

啟動「睡眠槓桿」4招

●固定睡眠時間:每天固定上床時間,避免作息飄移。

●營造助眠環境:睡前遠離手機,調暗燈光,讓身體進入放鬆模式。

●睡前助眠飲食:喝1杯溫熱牛奶或櫻桃汁,能幫助入睡。

●小步驟挑戰:先從「早睡30分鐘」開始,不必一次要求自己睡滿8小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新型頭皮冷卻技術或成化療脫髮救星

化療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副作用之一的脫髮,常令患者身心俱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期,一種類似洗髮凝膠的新型頭皮冷卻技術,為飽受化療脫髮之苦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此技術透過在化療期間冷卻頭皮,減少毛囊吸收化療藥物,從而降低脫髮的風險。

頭皮冷卻技術的原理與發展

頭皮冷卻技術並非全新概念。傳統的頭皮冷卻方式,例如使用冰帽或冷卻帽,已應用多年。然而,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舒適度差、冷卻效果不均勻,以及可能導致頭皮凍傷等副作用。

新型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則克服了傳統方法的一些缺點。其凝膠狀質地更貼合頭皮,能更有效地將低溫傳遞至毛囊,確保冷卻效果的均勻性。此外,凝膠的成分也經過特別設計,以降低頭皮刺激和凍傷的風險。目前,此技術仍在臨床試驗階段。初步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的化療患者,其脫髮程度明顯降低。部分研究甚至指出,某些類型的癌症患者在使用此技術後,幾乎可以完全避免化療引起的脫髮。

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的優勢

相較於傳統的頭皮冷卻方法,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具有以下幾項優勢:

更舒適的體驗: 凝膠質地柔軟,更貼合頭皮,減少了傳統冰帽或冷卻帽帶來的壓迫感和不適。
更均勻的冷卻效果: 凝膠能更有效地將低溫傳遞至頭皮各個區域,確保毛囊得到充分的保護。
更低的副作用風險: 凝膠成分經過特殊設計,降低了頭皮凍傷和其他副作用的風險。
更簡便的操作: 使用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操作更簡便,也更易於在家中自行使用。

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的潛在應用與挑戰

儘管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展現出良好的前景,但仍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

臨床數據的積累: 目前,關於此技術的臨床研究仍相對有限,需要更多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適用範圍的確定: 並非所有類型的化療藥物都適用於頭皮冷卻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哪些類型的癌症患者最能從此技術中受益。
成本效益的考量: 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的成本可能相對較高,需要評估其成本效益,以確保其可及性。

未來展望與個人觀點

我認為,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的出現,為化療患者保留頭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項技術的發展,不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更能提升他們對抗病魔的信心。

然而,我們也必須保持謹慎的態度。在更多臨床數據的支持下,我們才能更全面地評估此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時,相關機構也應積極推動此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使其能儘早造福更多患者。

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完善,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有望成為化療脫髮的標準治療方案之一。這將是癌症治療領域的一大進步,也將為無數癌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技術普及與患者福祉

除了技術本身的發展,如何讓更多患者了解並使用這項技術也至關重要。醫療機構和相關組織應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患者對頭皮冷卻技術的認知度。同時,也應探索降低成本的方案,提高技術的可及性,讓更多患者受益。

結語

洗髮凝膠式頭皮冷卻技術的出現,為化療脫髮的防治帶來了新的希望。雖然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其潛在的應用價值不容忽視。相信在科學家、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這項技術將不斷完善,最終成為幫助癌症患者戰勝病魔的有力武器。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相關研究的進展,並期盼這項技術能早日普及,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The formatted date is: September 3,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前總統拜登卸任之後,已經很少出現在國際新聞版面,但今(5)日傳出他在日前接受皮膚癌手術,在額頭留下了一道疤痕。而他在今(2025)年5月的時候,也才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69236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拜登 #手術 #皮膚癌 #美國 #攝護腺癌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