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為鼓勵學校推動健康體位促進工作,增進學生健康體位自主管理能力與健康素養,教育部國教署舉辦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教育局表示,推動健康體位有成,立人國小榮獲特優獎,新民國小獲得優等獎,安南國中則力獲得優良獎。

教育局表示,推動促進健康體位政策,全方位扎根,落實全民健康。健康體位推動策略有落實85210五大核心概念、定期實施體位檢測與個案管理、全面推動餐前5分鐘飲食營養教育、結合食農教育並辦理多元化特色課程與活動,建立學生正確的飲食與運動習慣。

教育局說,113學年度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台南市3校獲獎,立人國小榮獲特優獎肯定。該校推動跨領域PBL課程,將健康促進結合國際教育、SDGs永續概念,鼓勵學生運用AI技術創作健康口號、歌曲及發展互動遊戲,健康學習的趣味性與參與度,學生體位適中率已近7成,顯示有效建立學生健康行為模式。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 何文勝/高雄報導】

【高雄健康美學新據點】

艾克森高雄新興店 & 洣漾健康活氧館
將於8月18日(一)下午1點盛大開幕,現場舉辦開幕茶會,邀請民眾輕鬆交流、現場體驗療程,並準備植物精油肩頸舒緩調理券作為當日來店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店址位於高雄市新興區民族二路120號

鄰近民族火車站與信義國小捷運站,交通便利

💎 開幕期間限定禮|8/18–8/30
預約 外泌體保養課程 送 三重好禮

1⃣ 🌬 低溫活氧泡腳券30分
深層舒壓|促進循環|暖足助眠
2⃣ 🌀 21D 量子身體預警分析調頻券30分
快速掌握健康訊號|對症調理
3⃣ 🌿 精油頭部舒壓券15分
舒緩放鬆|活化毛囊|頭皮輕盈

艾克森高雄新興店&洣漾健康活氧館結合外泌體保養、量子檢測、活氧泡腳等多項專業服務,秉持「科技結合自然療癒」的理念,讓顧客在繁忙生活中,重拾健康與自信美。

洽詢預約專線:

淑鈴老師 0929-117-966

吳  店長 0977-222-998

8月18日下午,不妨走進高雄新興區的這座健康美學新據點,開啟您的美麗與健康之旅。

The post 【高雄健康美學新據點】 艾克森高雄新興店 & 洣漾健康活氧館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旋轉肌腱斷裂會造成病患肩關節疼痛、無力,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邱致皓

▲使用異體真皮組織進行旋轉肌腱強化。(照片提供/邱致皓)

正值壯年的吳先生,在工地協助建立晶圓廠,隨著護國神山業績成長,他的工作時數也屢創新高。近3個月,在協助搬重物後,慣用的右肩開始感覺無力,原本回家後洗個熱水澡就累到睡在沙發上打呼,現在卻會在半夜被右肩痛醒而無法睡個好覺,甚至有次在準備固定鋼板時,肩膀突然無力,導致掉落的榔頭差點命中腳掌,離工傷只有一步之遙。

▲異體真皮組織覆蓋在修補肌腱上,增加肌腱長度與厚度。(照片提供/邱致皓)

吳先生前來就醫檢查,發現他的旋轉肌腱已經斷裂且萎縮,肌腱的解剖構造已經不若以往。所幸斷裂的肌腱還有機會縫合,只是無法像年輕時那麼強壯。

中重度病患手術後再次斷裂率高

旋轉肌腱斷裂會造成病患肩關節疼痛、無力,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儘管已有許多先進的關節鏡技術發展,但針對中度至巨大旋轉肌腱斷裂,修補後的再次斷裂率仍高達25%至90%。

在旋轉肌腱修補過程中,為達到癒合目的,必須同時考量機械性與生物性兩大因素。從機械性角度來看,肌腱必須與骨骼保持足夠長時間的緊密接觸才能癒合,因此發展出雙排固定技術,以提升肌腱在足跡部分的覆蓋率,減少流出關節液對肌腱癒合的不利影響。

另外,生物性的挑戰,主要在肌腱與骨骼的癒合相當困難。由於肌腱組織本身常有病變,因此即使一開始有很強壯的修補,但在修補處內側的再次斷裂也相對常見。

另外,因為長期的斷裂,會導致剩餘肌腱的長度變短與整體厚度減少,降低正常肌腱提供的壓力緩衝功能。

剩餘肌腱的長度跟癒合情況也有緊密相關,根據瑞士的研究,剩餘肌腱的長度若小於15mm,會大大增加旋轉肌腱修補失敗的比率。

生物性移植物可與自體肌腱融合

目前針對無法修補的巨大旋轉肌腱斷裂,可以使用上關節囊重建,或肌腱轉植手術來治療。對於可修補,但未能「完全」修補蓋住全部足跡的旋轉肌腱斷裂,目前可以使用不同的移植物(如人類異體真皮組織、牛真皮基質、豬真皮基質或是異種真皮基質與合成複合材料)來增強已修補的肌腱。

追蹤1年的科學證據,可以降低旋轉肌腱修補後的再斷裂率。植入物會逐漸被自體肌腱的細胞浸潤並與之融合,進而增加其修補後的肌腱品質與厚度。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腎病向來是「隱形殺手」!南門綜合醫院指出,糖尿病、高血壓病、長期使用止痛藥、60歲以上年長者等,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向來被稱是「洗腎王國」!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位居10大死因的第9位,根據衛福部指出,臺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不下,每年透析人數已破8-9萬人大關,甚至113年全年預估費用已至460億元。腎病向來是「隱形殺手」,專家指出,糖尿病、高血壓病、長期使用止痛藥、60歲以上年長者、有蛋白尿等族群,是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

根據南門綜合醫院在臉書專頁「南門綜合醫院」指出,很多人腎功能變差了卻毫無感覺,等到出現疲倦、水腫、尿量改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中重度階段。以下針對慢性腎臟病(CKD)的5個分期與高風險族群說明。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南門綜合醫院表示,慢性腎臟病指的是腎臟功能逐漸喪失,且持續3個月以上的慢性狀態,最常見原因是糖尿病、高血壓與腎絲球腎炎。初期常無明顯症狀,但卻可能悄悄惡化為腎衰竭。

慢性腎臟病5大分期說明。(圖取自南門綜合醫院臉書)

慢性腎臟病5大分期怎麼看?

分期依據是「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

●第1期(>90):腎功能正常,但可能有蛋白尿、腎臟結構異常

●第2期(60-89):輕度腎功能下降,仍常無症狀

●第3期(30-59):中度功能減退,可能出現倦怠、貧血、水腫

●第4期(15-29):重度功能下降,需考慮透析準備

●第5期(<15):末期腎病,需洗腎或腎臟移植

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南門綜合醫院說明,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家族有腎臟病病史;長期使用止痛藥、偏方或草藥;年長者(60歲以上);有蛋白尿、泡泡尿、水腫現象。上述的這些族群,要特別留意。

如何檢查腎功能?

●抽血檢查:腎絲球過濾率(eGFR)、肌酸酐

●驗尿:尿蛋白、尿白血球

●定期追蹤高風險族群每3~6個月檢查一次

南門綜合醫院強調,慢性腎病初期沒有症狀,但長期下來會影響全身健康,甚至進展到洗腎,建議民眾最好定期檢查、控制三高、不亂吃藥,就是保腎的關鍵。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仔細觀察穿過的內褲,有助於判讀自己有沒有生病。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提醒,從顏色、氣味、血跡上來判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有沒有病,仔細觀察穿過的內褲,裡面的蛛絲馬跡,有助於判讀自己有沒有生病。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從顏色、氣味、血跡的位置,可以初判4大疾病警訊。

黃軒於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與網站發文分享,內褲每日如同CSI現場搜查到「物證」,有分泌物、血跡、氣味還有位置,若是有異常情況,可以從這些跡象找出病源,若是忽略了,可能導致延誤治療、感染惡化、癌症晚期。

以下是黃軒歸納出4重點方向,提醒大家注意警訊:

●顏色異常分泌物
1.黃綠/灰白膿性→可能染上性病或滴蟲感染。
2.厚白豆腐渣→念珠菌感染。
3.灰色魚腥味→細菌性陰道病(BV)。
4.70%的異常分泌物與細菌性陰道病、酵母菌或滴蟲感染有關。

●褐色或粉紅色血跡
1.少量、短暫→排卵期出血,通常無礙。
2.持續/伴腹痛→可能是內膜炎、子宮頸炎、肌瘤、息肉、癌症。

●帶血帶膿分泌物:
1.可能是急性子宮內膜炎(伴發燒、腹痛)。
2.屬緊急狀況,應立即就醫,避免骨盆疼痛疾患或敗血症。

●內褲前端血點
1.泌尿道來源:感染、結石、尿道息肉。
2.與後端(痔瘡)出血不同,要分辨位置。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8.15 13:27 臺北時間

娛樂

 韓偶像出身女星志原昨(14日)公開近況,自曝3個月前發現罹患血癌,正積極接受治療。(翻攝志原INS)
韓偶像出身女星志原昨(14日)公開近況,自曝3個月前發現罹患血癌,正積極接受治療。(翻攝志原INS)

Genie(金志原)昨(14日)透過社群向粉絲坦言,自己在3個月前毫無預警地住院檢查,隨後被診斷出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她透露,目前已平安完成第1、2階段治療,正接受第3階段療程,「沒想到病情能這麼順利地度過第一、第二次治療,真的非常感謝」。

志原回憶,確診初期完全不想接受任何慰問或聯繫,整個人深陷低谷,直到家人、朋友與重要之人的關心與問候,才慢慢讓她的心情好轉、重新感受到溫暖。她坦言,剃光頭、體重增加後的樣子對自己來說十分陌生,也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因此一直不敢公開照片。不過如今她鼓起勇氣,貼出穿著病服、戴著口罩的照片,告訴大家自己「還算過得不錯」,並願意分享這段抗病路上的一點光亮。

20250815ent007 (2)_2025-08-15.jpg
志原表示確診癌症初期,不願接受任何人關心問候,剃光頭的樣子也很擔心被大家看到,如今鼓起勇氣和大家報平安。(翻攝志原INS)

今年28歲的金志原,2017年以 GOOD DAY 成員「Genie」出道,團體解散後與部份成員於2022年組成IRRIS再出道,並轉型投入戲劇圈。去年,她出演 Disney+ 原創韓劇《紅天鵝》,飾演金荷娜的少女時期,展現不同於舞台形象的魅力。

20250815ent007 (3)_2025-08-15.jpg
志原去年出演Disney+ 《紅天鵝》,飾演金荷娜少女時期。(翻攝志原INS)
20250815ent007 (4)_2025-08-15.jpg
志原是女團GOOD DAY出身,2022年再與部份成員組成IRRIS繼續活動。(翻攝志原INS)

她也表示,接下來還有「造血幹細胞移植」這座大山要跨越,但希望能早日康復,回到原本的日常,甚至比生病前更健康,並向大家送上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健康的生活。」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送上鼓勵,「很高興知道近況」「快戰勝病魔」「還記得你活動時的模樣,等你回來」。

更新時間|2025.08.15 13: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薛曉晶引述哈佛最新研究指出,鋰元素可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建議日常可攝取燕麥、香蕉等6大原型食材,有助維護腦健康;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了預防失智,你是不是各種運動、飲食方式都嘗試,深怕做得不足夠?但其實大腦健康關鍵可能藏在你想不到的細節中。營養師薛曉晶引述哈佛最新研究,指出鋰(Lithium)這種常被聯想到情緒穩定的微量元素,其實也是大腦維持認知功能、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重要守護者。研究團隊發現,在輕度認知障礙(MCI)甚至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鋰含量顯著下降,而這種缺乏可能是疾病發展的早期關鍵。

缺乏易致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芝加哥拉許大學阿茲海默症中心的團隊,在《Nature》於2025年8月6日發表的研究顯示,鋰不只是情緒藥物成分,它在腦部的自然濃度與突觸、髓鞘保護及抗發炎反應都有關。當飲食中鋰攝取不足,或因β-類澱粉蛋白沉積而使鋰被「鎖住」時,大腦就會出現一連串退化訊號,如: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加等,也讓阿茲海默症提早找上門。

此外,薛曉晶說,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補充鋰草酸鹽(Lithium orotate),能顯著防止病理變化與記憶力下降。這代表維持體內鋰的平衡,可能是未來預防與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新策略。更重要的是,鋰也可以從日常飲食獲取,雖然濃度不如藥物劑量高,卻能為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力。

6大含鋰原型食材維護腦健康

至於日常餐桌上,鋰的友好飲食清單內容有哪些?薛曉晶說,依台灣六大類飲食分類,建議飲食攝取以下含鋰量較高原型食材,以維持鋰的穩定供應:

全榖雜糧類:如小麥、燕麥、綠豌豆等。

豆魚蛋肉類:如黃豆、大豆種子、部分地區雞蛋、雞胸、雞腿、豬肉、牛肉等。

乳品類:某些硬質乳酪、法國鮮奶酪。

蔬菜類:如洋蔥、大蒜、四季豆、部分地區番茄等。

水果類:如德國部分地區水果、葡萄、李子、一般香蕉等。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如杏仁、花生等。

營養師薛曉晶說,堅果類如花生、杏仁含鋰量雖高,但熱量過高,攝取量低,反而不是好來源,建議搭配麥得飲食,以降低失智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薛曉晶進一步說明,簡單來說,全榖雜糧類、蔬菜類含量雖偏低,但攝取量較高,是提供鋰來源的較佳食物;而堅果類雖含量偏高,但熱量過高,攝取量低,反而不是良好來源。建議再搭配科學證實對認知退化有保護作用的麥得飲食(MIND Diet),每日均衡攝取足量蔬菜及全榖雜糧類等、充足飲水與運動,早期維持鋰平衡,讓大腦長期處於抗發炎與穩定狀態,或許能為大腦爭取更多時間,進一步降低失智風險。

薛曉晶強調,缺乏鋰不再只是情緒管理的議題,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也已揭示,它可能是影響認知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關鍵因子。若家族中有阿茲海默症病史,建議或可與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鋰補充策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七十多歲的林女士(化名)長年受便祕困擾,情況嚴重時甚至四、五天才排便一次。她還有一個奇怪的症狀:腹部不時會出現局部顫動,就像肌肉在跳動。林女士曾到西醫診所做檢查,醫生說所有檢測結果都正常,並表示只有在發展成動脈瘤時才會考慮手術。這讓她既疑惑又無助。

後來,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上台灣馥芊中醫診所院長李嘉菱。通過中醫的相關診斷方法,李嘉菱發現林女士的問題在於腹部肌肉無力、氣(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和血(血液與營養)運行不暢。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與穴位按摩,不僅便祕情況明顯改善,連那詭異的腹部顫動也不見了。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便祕並不只是「排不出來」那麼簡單,它可能反映了身體更深層的失衡,需要從整體健康去理解與處理。

便祕:不容忽視的日常困擾

便祕是許多人習以為常的小毛病,但它影響的不只是舒適度,還可能牽涉到身體的能量、消化功能和情緒狀態。西醫通常關注排便次數、糞便性質、纖維攝取與腸道蠕動。而中醫會先判斷患者的「證型」(即疾病的體質與表現類型),再依情況進行辨證施治,配合中藥、穴位按摩、精油輔助及生活調整,從根本上改善便祕。

中醫角度看便祕

李嘉菱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表示,從排便表現來看,便祕的症狀包括大便乾硬、需要特別用力才能排便、上廁所花費很長時間、排便次數少(一週少於3次)、排便不乾淨或無法排便。

常見原因包括:

• 長期壓力、情緒急躁,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影響腸道蠕動。
• 飲食偏辛辣油膩,使得大便黏膩不暢。
• 經常吃冰品或喝冷飲,導致糞便前硬後軟。
• 營養不足,從而排便無力。
• 更年期與長期熬夜,增加便祕風險。

她強調,有些便祕未必是胃腸道本身的直接問題,如腹部肌肉無力、筋膜(連接肌肉與皮膚的結締組織)缺乏彈性也可能會導致便祕,所以需要具體個案具體分析。

常見中醫治療原則包括:

• 滋補陰血:補充體液與營養,改善乾燥與缺血問題。
• 調理肝火:減少壓力與情緒過熱。
• 健脾化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
• 溫陽化氣:提升代謝與腸道動力,適合寒性便祕。

她還分享了兩個令她印象深刻的治療案例。

筋膜乾燥案例:一位患者的腹部筋膜層變得乾硬,失去彈性。這種情況通常是血虛(血液與營養不足)引起,常伴隨情緒問題如驚恐、憂鬱。治療方法是滋補陰血,恢復筋膜彈性,最終患者便祕症狀得到改善。

產後便祕案例:一位剛做完月子的產婦,雖然蔬菜水果和水分攝取充足,但仍然便祕。經診斷發現,她的腹部肌肉缺乏力量,需要補充能量和鍛鍊腹肌,幫助排便,緩解便祕問題。

中醫自助調理方法

除了尋求中醫師進行調理,李嘉菱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自行通過穴位按摩、使用精油的方式自我調養,改善便祕問題。

1. 按摩穴位

中醫發現,人體有一個「經絡」系統,它是能量運行的通道,負責輸送氣和血到全身。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體的各個部位通過不同的經絡聯繫起來,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通過針灸、按摩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就能夠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李嘉菱推薦按摩以下幾個對緩解便祕有效的穴位:

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左右分別三橫指寬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脹,改善便祕。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肚臍下方四橫指寬處,可以溫補腎陽,改善腎虛相關的便祕問題。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肚臍上方五橫指寬處,可以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和腸道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寬處,被認為是強身健體的要穴,又稱為「長壽穴」,它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可以改善腸胃功能,有助於緩解便祕症狀。

每個穴位順時針按摩12分鐘,每天23次。

天樞穴、關元穴、中脘穴。(胡乃文開講提供)
足三里穴。(健康1+1提供)

2. 使用精油

李嘉菱推薦幾種適合不同便祕情況使用的精油,稀釋後塗抹在腹部,也可以幫助緩解便祕症狀。

氣滯型(壓力大、脹氣):甜橙、紅橘精油
陰虛型(體液不足、虛熱):苦橙葉精油
自律神經失調型:香檸檬(佛手柑)精油
血瘀型(術後、發炎):永久花、乳香精油

研究表明,使用混合精油進行香薰按摩,能夠強化腹部肌肉,刺激腸道蠕動,並減少結腸運輸時間,增加老年便祕患者的排便頻率。

便祕的迷思

李嘉菱還解釋了一些常見的便祕迷思。

多喝水能解決便祕?雖然水分對於保持腸道健康很重要,但過量飲水可能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反而加重便祕問題。李嘉菱表示,水分攝入應適量,通用的計算公式是:每天總喝水量=公斤體重×30~35毫升。例如體重60公斤,每天總喝水量為 60×30~35=1800~2100毫升。

便祕只是單純的腸道問題?便祕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飲食、生活習慣、情緒壓力,肌肉力量以及其它健康問題。

益生菌能解決所有便祕問題?益生菌對某些類型的便祕有效,但對於陽虛體質(腹部易冷)的人來說,益生菌可能會加重便祕。

結語

便祕是一個複雜的健康問題,成因多樣,涉及飲食、生活習慣、情緒、身體狀況等多方面因素。中醫的優勢在於找出個人化的根本原因,並通過整體調理恢復平衡。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即使每天排便也不一定代表沒有便祕,關鍵在於排便的質量和感受。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吳宓辰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推動在地化營養照護 讓長者吃得營養又健康


發布日期:


記者:

呂肇中/綜合報導。


點閱率:67


金門縣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持續推動在地化營養照護。(衛生局提供)


營養評估—短版(MNA-SF)篩檢可掃描QR code

營養評估—短版(MNA-SF)篩檢可掃描QR code


本縣為全國高齡比例偏高的縣市之一,面對高齡人口快速增加,長者的健康照護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金門縣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以「營養走進社區、落實到餐桌」為目標,持續推動在地化營養照護,陪伴長者「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吃得有尊嚴,也吃得有溫度。
根據113年度金門縣長者飲食營養調查,透過迷你營養評估—短版(MNA-SF)進行營養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營養不良風險族群,並安排後續追蹤與介入。調查顯示,約有9.8%的長者存在營養不良風險;其中自然齒少於20顆者占59.3%、小腿圍低於建議標準(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者高達45.5%,可見咀嚼困難與肌力不足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長者雖體重看似正常,甚至略顯圓潤,但實際上卻因肌肉量不足而落入「肥胖型肌少症」的隱性高風險族群,潛藏跌倒與失能的雙重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社區營養推廣中心除提供個別化的營養指導外,也鼓勵長者搭配規律運動,透過「吃得夠、動得夠」雙管齊下,提升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根據追蹤統計,約有65%具營養不良風險的長者,在接受介入後的6至8週內,體重不再下降,甚至回升,小腿圍與握力亦呈現穩定或上升趨勢,對預防肌少症具正向意義。
調查也發現在六大類食物攝取中,金門長者最容易忽略堅果、未精製全榖雜糧(如糙米、薏仁等)、水果及乳品的攝取,尤以堅果種子類每日攝取不足1湯匙者高達75.6%,為改善營養不均的問題,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從調查結果出發,深入社區辦理團體營養教育課程,結合「我的餐盤」健康操、飲食頻率評估與簡易實作體驗(如燕麥牛奶、堅果豆漿),強化營養知識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並設計在地化桌遊《食金不眛對對碰》,推廣至各級學校、衛生所及樂齡中心,讓營養觀念從小扎根、跨齡共學,提升學習趣味與實用性,促使全民一起把營養種在生活裡。
照顧者的角色同樣關鍵,為強化備餐人員對高齡友善飲食的理解與應對能力,持續辦理共餐營養培訓課程,從食材挑選、備餐技巧到實地體驗「咬不動的感覺」,協助社區據點從備餐思維開始進化,並推動「營養共餐認證計畫」,從「食物營養、食品安全、人員衛生、環境衛生」四大面向進行實地輔導與評核,通過後即授予認證,並定期接受複核。截至目前已累計23處共餐據點通過認證,佔全縣據點約55%。
金門縣衛生局呼籲,照顧健康不能只靠醫療,更要從日常的飲食做起。透過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的多元行動,一步步將營養落實到社區、家庭與個人,每一口食物,都是守護一生健康的開始。若民眾或家中長輩有出現體重下降、食慾不佳、走路變慢等情況,建議進行迷你營養評估—短版(MNA-SF)篩檢(可掃描QR code,如圖),若分數低於11分,請撥打金門縣衛生局健康促進科082-338863分機708或712預約諮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翰醫堂新板中醫診所中醫師表示,秋天攝取含膠質、質地黏稠的食物,如山藥、銀耳等,不僅能養肺,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立秋,也是由盛夏邁向初秋的轉捩點,此時不僅季節交接過渡,同時也是調理身體的好時節。翰醫堂新板中醫診所中醫師表示,入秋時節除適合潤燥養肺、健脾益氣等養生調理外,也曾發文提及,想要把握秋季瘦身,建議日常可多吃養肺食物多做有氧運動多喝溫開水泡熱水澡多曬太陽,有助護肺、促進新陳代謝,效果更加乘。

中醫師於臉書專頁「翰醫堂新板中醫診所」發文指出,立秋養生重點在於滋陰潤燥,建議多攝取白色食物,如梨子、百合、銀耳、山藥,有助滋潤肺部,緩解秋燥不適。此外,作息也應早睡早起,順應節氣調整作息,有助養精蓄銳、強化免疫力。

3穴位改善口乾舌燥助免疫

至於日常居家保健,中醫師推薦每日可按揉或輕拍以下3穴位3-5分鐘,以感覺微痠脹為宜,有助身體平穩過渡,迎接涼爽秋意,也可讓身體更通暢:

太淵穴:有助養肺潤燥、止咳化痰,可改善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秋咳等肺系問題。

合谷穴:可疏風解表、清熱止痛,緩解初期感冒症狀,如頭痛、鼻塞等,以及有助調節免疫力。

足三里穴:有益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並可提升消化力、補充元氣,預防季節性腹瀉。

翰醫堂新板中醫診所中醫師表示,立秋居家保健每日可按揉或輕拍太淵、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有助身體平穩過渡節氣更通暢。(圖取自翰醫堂新板中醫診所臉書)

運動、泡澡、喝溫水促進代謝

此外,中醫師也曾於臉書發文表示,雖然一年四季都是養生、瘦身好時節,建議秋季瘦身可採行以下5方式,效果會更好:

多吃養肺食物:秋天是養肺的最佳季節,所以多食用帶有膠質、質地黏稠的食物,如銀耳、蓮子等,不僅能養肺,還能促進新陳代謝。

多做有氧運動:秋天的涼爽天氣適合戶外運動,建議可以選擇中低度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等,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促進代謝。

多喝溫開水:保持身體溫暖,多喝溫熱開水,不僅有助於排汗,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代謝產物。

泡熱水澡:浸泡在熱水中可以提高新陳代謝速率,同時降低食慾,建議每週泡2-3次熱水澡,每次15-20分鐘。

多曬太陽:曬太陽可以喚醒身體機能,減緩骨質流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