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嘉義市醫師公會、嘉義市牙醫師公會、嘉義市中醫師公會、嘉義市護理師護士公會、嘉義律師公會及南區醫療網於8月31日假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舉辦【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現場近150位醫事、律師及民眾參加,共同關心「醫療糾紛鑑定困境、醫療爭議處理實務分享、醫事人員危機處理緩起訴戒癮治療實務危機處理及提升醫病溝通技巧」等相關議題,現場講師精闢演說、引發學員高度共鳴,討論非常熱烈。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感謝所有主辦、協辦單位,促成辦理「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刑事訴訟法鑑定新制於113年5月15日正式施行後,明定鑑定人應到庭以言詞說明,導致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退回已送鑑定案件約700件,並暫不接受司法或檢察機關委託鑑定,而鑑定人所承擔風險遠超過協助醫事鑑定本身,可能導致刑事醫療爭議案件陷入無人鑑定之窘境,而曠日廢時的司法訴訟程序,常耗費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龐大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以刑事訴訟為主之醫療訴訟模式,並非處理醫療糾紛之合適選擇,除過度耗費國家司法資源外,亦造成醫方與病方雙輸的局面。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為避免醫療糾紛造成醫事人員、病人家屬、國家社會資源三輸困局,嘉義市醫糾調解委員及醫師公會(含中、西、牙)全力支持醫療糾紛關懷機制計畫,另嘉義市承接南區醫療網「醫預法及醫病和諧促進計畫」,積極輔導南區四縣市醫院建置醫糾關懷機制,讓醫療糾紛尚未爆發或惡化前,即開始介入處置、早期滅火。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南區4縣市113年開始實施醫預法進行醫療爭議調解至目前為止計182件、調解成功95件、調解成功率達52.2% (依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113年調解成功率44.7%),顯示這幾年在南區4縣市衛生局與醫師公會攜手合作推行醫療糾紛關懷機制及調解委員以其專業協助醫糾調解已發揮訴訟外解決紛爭最重要的第一線作用,當醫療糾紛「防範於未然,消弭於無形」時,不僅提供醫療人員「安心執業」的工作環境,亦讓民眾有一個「放心就醫」的醫療環境。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醫療資源是珍貴的資產,期許醫界、法界透過討論溝通,共同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保護醫事人員及維護病患就醫權益。(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生林哲儀醫生指出,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3歲以上至7、8歲的孩童,主要與呼吸道結構發育有關,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鼻咽部的腺樣體與口咽部的扁桃腺常會有生理性的增生,若增生過度,便容易阻塞到上呼吸道空間,使吸氣時空氣通過時受阻,尤其在夜間熟睡、全身肌肉放鬆的情況下,氣道本身就會有將塌陷與狹窄時,若再合併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大,就可能導致上呼吸道更為阻塞,進而出現打鼾、呼吸費力,甚至短暫因阻塞而出現呼吸中止的症狀。

◎ 健康醫療網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林哲儀醫師。(取自貼文)

一名5歲孩童在某次感冒後,開始在夜晚睡覺時出現打呼症狀,且呼吸變得急促費力,起初家長以為是感冒未癒,並未特別留意,但久而久之,孩童狀態不但沒有好轉,甚至連學校老師也反應孩童在午睡時有明顯打鼾,甚至常常翻身、難以安穩入睡,而且有睡到一半驚醒的狀況,這才引起孩童媽媽的注意。經就醫檢查後發現,孩童的扁桃腺腫大至幾乎佔據整個口咽部約75%的空間,導致睡覺時呼吸道明顯阻塞,影響正常呼吸。

孩童打呼是「病」 並非「睡得香」

許多家長容易誤以為打呼就是孩子熟睡的表現,卻忽略了背後潛藏的健康危機,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生林哲儀醫生指出,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3歲以上至7、8歲的孩童,主要與呼吸道結構發育有關,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鼻咽部的腺樣體與口咽部的扁桃腺常會有生理性的增生,若增生過度,便容易阻塞到上呼吸道空間,使吸氣時空氣通過時受阻,尤其在夜間熟睡、全身肌肉放鬆的情況下,氣道本身就會有將塌陷與狹窄時,若再合併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大,就可能導致上呼吸道更為阻塞,進而出現打鼾、呼吸費力,甚至短暫因阻塞而出現呼吸中止的症狀。醫師也提醒家長,留意「非正常打呼」的徵兆,包括孩子的打鼾伴隨喘氣聲、睡眠張口呼吸、睡眠中不安穩翻身、睡眠驚醒、或是白天有習慣性張口呼吸、異常的過動行為、或是上課容易精神不濟等,就應特別提高警覺,及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

扁桃腺肥大影響孩童呼吸與發育 及早發現、治療是關鍵

扁桃腺是位於口咽兩側的淋巴組織,在嬰幼兒時期扮演免疫防禦的重要角色之一,會隨年齡增長自然萎縮,然而,有部分孩童因反覆感染、過敏體質或是先天等原因,有扁桃腺異常肥大,進而造成上呼吸道阻塞、會影響睡眠中正常的呼吸動作。林醫師表示,因扁桃腺或腺樣體過度增生造成到上呼吸道狹窄,不僅會造成夜間打鼾、睡眠中斷等問題,長期下來間斷式的不等程度的缺氧更會破壞睡眠品質、擾亂內分泌的週期恆定性、進而影響腦部與生長的發育,除了會造成兒童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遲緩、生長遲滯、甚至顱型改變等問題。因此,若經醫師評估確定扁桃腺的過度增生已導致孩童出現睡眠障礙、呼吸困難、吞嚥不易,甚至影響成長發育與日常生活,建議儘早進一步治療,必要時可考慮手術切除,方能早日有效改善孩子的睡眠與健康,讓他們找回充足的休息與成長的節奏。

家長憂治療問題多 醫師破解常見迷思

「扁桃腺肥大是不是一定要動手術?」、「切除後免疫力會不會變差?」這些疑慮是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診斷時共同的擔憂,對此,林醫師說明,其實開刀切除並非是治療扁桃腺肥大的唯一方式,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亦需視孩子的整體健康情況、症狀嚴重程度與對生活品質的影響而定。至於不少家長最擔心切除扁桃腺後,孩子就少了一道防線的問題,林醫師進一步補充,扁桃腺雖在孩童早期扮演免疫防禦角色,但當其因反覆感染而過度腫大,成為細菌的溫床時,防禦的機制往往早已喪失,甚至變成反覆感染、化膿的根源,而導致上呼吸道經常性的反覆嚴重發炎,此時切除扁桃腺不僅不會削弱免疫力,反而能讓孩子遠離病灶,重新回到健康、安穩的生活軌道。

睡眠決定孩童成長 新式手術工具兼具精準、安全與降疼痛感

兒童的睡眠品質,直接影響學習表現與成長發育。林醫師補充道,若經評估需要進行扁桃腺手術的孩童,大多不需擔心術後的照護,近年臨床上逐漸採用扁桃腺專用組織凝集儀的手術器械,這類手術工具結合了切割與止血功能於一體,能以較低熱傷害進行組織處理,除了切口更精準、傷口更小,更能大幅降低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時間,同時還能減輕患者術後疼痛與不適感,提升了整體手術效率與病患安全,也有利於家長對兒童在術後的照護,例如減少疼痛藥物的使用、或是術後能提早正常進食。打鼾不該被視為成長過程的一環,而是潛藏疾病的可能,若家中孩子出現不尋常的打鼾與睡眠障礙,請儘早就醫檢查,別讓小小「呼聲」,成為健康成長的絆腳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打呼=睡得香?5歲男童打鼾不止 主因原來是扁桃腺肥大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台灣棒球捷報頻傳!台北市東園國小以 7 比 0 橫掃美國隊,為台灣拿下睽違 29 年的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聯盟總冠軍;另外,台灣也勇奪世界棒球 12 強冠軍,並成功晉級明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讓全台再度掀起棒球狂熱!在這股全民運動能量下,8 月 29 日澄清湖球場湧入數千名球迷,共同迎來「高醫主題日」。滿場歡呼聲中,高醫體系更號召數百位員工與眷屬進場應援,展現強大凝聚力與無限活力,用行動與球迷一同體驗棒球魅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辦單位特別安排的「雙開球組合」,包括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陳建志董事長、高雄醫學大學林志隆副校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戴嘉言副院長以及高雄醫學大學主任秘書黃書鴻等體系首長全都換上台鋼訂製的棒球勁裝登場開球,平日身穿白袍的醫師們在球場上的專業架式成為全場焦點,更展現了高醫團隊的熱情與活力。

除了熱血開球,場邊活動同樣精采,高醫設置 InBody 與科技體適能檢測攤位,提供到場觀賽的球迷免費健康檢測,讓大家在享受比賽熱血氛圍之餘也能兼顧健康,更期望提升民眾運動知能,並將專業運動知識落實於社區,以達到全民運動、健康台灣的目標。

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在「健康台灣」的國家政策下,積極推動全民運動,更以守護運動員的健康為使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今年初再度與職棒台鋼雄鷹 (TSG HAWKS) 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展開全面合作,不僅為台鋼雄鷹教練團、全體球員及啦啦隊安排至高醫岡山醫院進行完整的健康檢查,高醫體系更成立專業運動醫療團隊在場內外隨時守護球員健康,成為台鋼力拚總冠軍的強力後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鋼雄鷹近期簽下的選秀狀元韋宏亮,正是高醫骨科部周伯禧部長親手完成韌帶重建手術(Tommy John手術)的選手,周部長也特別到場關心,看到韋宏亮恢復狀況極佳十分開心,更期待他能成為台鋼邁向總冠軍的重要拼圖。

高醫戴嘉言副院長表示,高醫體系長期推動企業ESG,不僅重視員工身心健康,也積極舉辦多元運動賽事與家庭日活動,協助同仁在繁忙的醫務工作中找到平衡,能以最佳的身心靈狀態提升醫療品質,守護全民健康。高醫主題日不僅是一場棒球盛會,更是高醫以實際行動落實幸福企業理念的最佳展現。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療場景行銷(Point-of-Care Marketing,簡稱 POC 行銷)正迅速崛起,成為製藥和醫療保健產業的新寵兒。Doceree 作為此領域的領先者,其策略和技術應用值得深入探討。本文將深入分析 Doceree 如何有效運用 POC 行銷,並探討其對醫療產業的影響。

醫療場景行銷:精準觸達的利器

傳統的醫療行銷方式,例如印刷廣告、電視廣告等,往往成本高昂且觸及率有限。POC 行銷則突破了這些限制,它將行銷資訊直接傳遞給醫生和患者,在他們最需要資訊的時刻和地點提供協助。這種精準觸達的方式,不僅能提高行銷效率,更能提升患者的醫療體驗。

Doceree 正是看準了 POC 行銷的巨大潛力,其平台利用數據分析和程式化廣告技術,將醫療資訊精準地投放到電子病歷系統、患者入口網站、遠距醫療平台等醫療場景中。醫生在診斷過程中可以即時獲取最新的藥物資訊和治療方案,而患者也能在就醫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疾病知識和健康管理建議。

Doceree 的策略與技術:數據驅動的精準行銷

Doceree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數據驅動的精準行銷策略。他們透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醫療數據,例如醫生專業領域、患者疾病類型、地理位置等,建立起精細的用戶畫像。基於這些畫像,Doceree 可以將最相關的醫療資訊推送給目標受眾,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行銷。

除了數據分析,Doceree 也積極應用程式化廣告技術,自動化地優化廣告投放策略。這不僅能提高行銷效率,還能降低行銷成本。此外,Doceree 的平台也提供實時數據監控和分析功能,讓醫療保健公司可以隨時掌握行銷活動的效果,並根據數據反饋調整策略。

Doceree 的影響:重塑醫療行銷格局

Doceree 的創新模式正在重塑醫療行銷格局。其精準的觸達方式和數據驅動的策略,不僅提高了行銷效率,也為醫生和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醫生可以更便捷地獲取最新的醫療資訊,提升診療水平;患者則可以獲得更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提升治療效果。

此外,Doceree 的平台也促進了醫療產業的數位化轉型。透過與電子病歷系統、遠距醫療平台等數位醫療工具的整合,Doceree 正在構建一個更加高效、便捷的醫療生態系統。

未來展望:POC 行銷的無限可能

隨著數位醫療的快速發展,POC 行銷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闊。未來,我們可以預見更多創新的 POC 行銷模式出現,例如基於人工智慧的個性化醫療資訊推薦、基於虛擬實境的疾病教育和治療方案演示等。

Doceree 作為 POC 行銷領域的先驅,將繼續引領行業發展。他們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技術和應用場景,例如將 POC 行銷拓展到更多醫療場景,例如藥局、診所等;開發更精準的用戶畫像模型,提升行銷效果;以及與更多醫療保健公司合作,共同推動 POC 行銷的發展。

我的觀點:POC 行銷的未來充滿希望

我認為,POC 行銷是醫療行銷的未來趨勢。它能有效解決傳統醫療行銷的痛點,並為醫生和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Doceree 的成功經驗證明了 POC 行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為其他醫療保健公司提供了借鑒。

然而,POC 行銷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數據隱私保護、行銷倫理等。醫療保健公司在運用 POC 行銷時,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確保患者的隱私和安全。

總體而言,POC 行銷的未來充滿希望。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成熟,POC 行銷將在醫療產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為醫生、患者和醫療保健公司帶來更多價值。Doceree 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將進一步推動 POC 行銷的普及和應用,為構建更美好的醫療未來貢獻力量。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August 29,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MoneyDJ新聞 2025-08-29 10:07:43 新聞中心 發佈

向榮生技-創(6794)宣布,與日本New Cell Bio Co., Ltd.(以下簡稱NCB)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進軍韓國再生醫療市場,專注於幹細胞及外泌體相關產品推廣。向榮表示,此次合作標誌著向榮國際化布局的重要進展,未來將持續尋求更多海外合作機會。

向榮生技指出,NCB是一家以幹細胞為基礎的公司,其專注於再生醫學領域,與韓國的高麗大學醫院建立合作關係,並獲得日本再生醫學協會的認可,在再生醫療領域具備專業的學術背景和臨床資源,是向榮進軍韓國市場的理想合作夥伴。

向榮深耕再生醫學異體幹細胞領域多年,目前ELIXCYTE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慢性腎臟病治療的臨床試驗進度皆領先國內同業。向榮擁有全台唯一經美國FDA主檔案備案登記的異體細胞庫,已獲得衛福部審核通過PIC/S GMP先導廠房資格,並依自行研發的細胞製劑量產技術,為多家醫學單位及生技公司提供專業客製化的CDMO服務方案。

此外,向榮在外泌體領域也表現亮眼,公司的高濃度幹細胞分泌物外泌體產品早在2018年即開始外銷日本,在國際市場累積豐富經驗;國內也與美髮連鎖曼都髮廊建立策略聯盟,進軍護髮市場。

韓國幹細胞發展與外泌體產業蓬勃發展,而NCB選擇與向榮合作,足見公司產品的資質備受肯定;向榮透過本次合作,將結合NCB的在地經驗和醫療網絡資源,將台灣的幹細胞及外泌體產品推展至韓國市場。向榮表示,此次合作標誌著向榮國際化布局的重要進展,未來將持續尋求更多海外合作機會。

(圖片來源:向榮生技)

延伸閱讀:

啟弘生技拓展東北亞報捷 首獲韓廠病毒載體訂單

經部助藥業搶占學名藥市場 強化藥品供應鏈韌性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向榮生技-創(6794)28日宣布,已與日本New Cell Bio Co., Ltd.(NCB)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進軍韓國再生醫療市場,專注於幹細胞及外泌體相關產品推廣。


向榮生技表示,NCB是一家以幹細胞為基礎的生物公司,總部設於東京都中央區,在韓國釜山設有分公司。NCB專注於再生醫學領域,與韓國知名的高麗大學醫院建立合作關係,並獲得日本再生醫學協會的認可,在再生醫療領域具備專業的學術背景和臨床資源,是向榮生技進軍韓國市場的理想合作夥伴。






向榮生技深耕再生醫學異體幹細胞領域多年,目前ELIXCYTE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慢性腎臟病治療的臨床試驗進度皆領先國內同業。向榮生技擁有全台唯一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主檔案(Master File)備案登記的異體細胞庫,已獲得衛福部審核通過PIC/S GMP先導廠房資格,並依自行研發的細胞製劑量產技術,為多家醫學單位及生技公司提供專業客製化的CDMO服務方案。


在外泌體領域,向榮生技同樣表現亮眼,公司的高濃度幹細胞分泌物外泌體產品早在2018年即開始外銷日本,已在國際市場累積豐富經驗。在國內也與台灣最大的美髮連鎖曼都髮廊建立策略聯盟,進軍護髮市場。


韓國幹細胞發展與外泌體產業蓬勃發展,NCB選擇與向榮合作,足見向榮產品的資質備受肯定。透過NCB的合作,向榮生技將結合NCB的在地經驗和醫療網絡資源,將台灣的幹細胞及外泌體產品推展至韓國市場。這次合作標誌著向榮生技國際化布局的重要進展,未來將持續尋求更多海外合作機會。

udn房地產・推薦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由整形外科專業醫師周杰設立的「杰美學診所二館」於8月24日在台南市東區林森路正式啟用。開幕當日吸引多位地方人士與業界代表到場,共同見證社區醫美新據點的成立。

圖:杰美學院長周杰出席開幕典禮。圖片提供:杰美學診所。

安心美麗,從合法醫療開始

「杰美學診所二館」是一家依法登記的醫療機構,由合格醫師提供專業醫療美容服務。院方從空間規劃到設備引進,都以隱私與安全為優先,並採用衛福部核准的醫療器材,打造安心的診療環境。

院長周杰醫師表示:「我們希望每位來院者都能在安全、合規的環境中,清楚了解療程資訊,掌握自己的選擇權,安心做出決定。」

圖:杰美學診所二館與藝術家沐冉老師合作,透過畫作將四季之美置入診所大廳。圖片提供:杰美學診所。

「杰美學診所二館」提供多元醫療美容服務。院方強調,每位就診者皆由合格醫師依個別條件進行專業評估與說明,確認適應症與風險後才可進行療程。

診所設有一對一諮詢空間,由醫療團隊向就診者完整說明療程內容及其他注意事項,協助每位就診者依自身需求作出合適的決策。

圖:杰美學診所提供多項專業醫學美容項目,提供完整預約諮詢服務。圖片提供:杰美學診所。

專業背景與持續進修,強化醫療品質

院長周杰醫師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具整形外科專業訓練背景,擁有多年臨床經驗。院方指出,醫療團隊成員持續參與國內外醫學會議與教育訓練,更新合法醫療技術與專業知識,並嚴格遵循法規,提供合格的醫療服務。

圖:杰美學二館開幕,由周杰院長(中)與賴彥碩醫師(左)、周治剛主任(右)進行剪綵。

以信任為本,持續深耕地方醫療服務

「杰美學診所」表示,將以合法合規為原則,秉持醫療專業與服務精神,持續深耕地方社區,建立與就診者間的信任關係。院方強調,醫療美容並非追求誇張變化,而是依照個別條件,協助就診者進行合適的改善與調整。

圖片提供:杰美學診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醫療更準、藥更對、錢更花在刀口上,關鍵不是口號,而是把數據(Data)、演算法(Algorithms)與算力(Computing Power)三把利器磨到鋒利,再用在地人群的真實證據把醫療決策「校準」到更精確的尺度。台灣如何從被動跟隨,搖身一變以「主權模型(Sovereign Model)」主導的精準健康(Precision Health)生態,本篇以兩場在 2025 年 8 月 25 日「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 2025)」的主題演講為骨幹,試圖從政策、科學到臨床連成一條龍的改革路線圖。

成大校長沈孟儒、史丹佛所長吳慶明:台灣在「AI 自主」與新藥開發的關鍵一役(截自 BTC 會議直播)

AI 「自主」或「殖民地」:用本土人群資料分析,更「精準」貼近在地「體質」

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於會中開宗明義拋出命題:「AI 自主大國?AI 殖民地?」答案不在口號,而在演算法專屬(台灣)健康大數據高速算力三要素的自我整合,最後匯聚成符合本土語境與法規的主權模型(Sovereign Model)旨在用台灣數據、解台灣問題,拒做他人資料與模型的附庸。他指出,台灣擁有完整而高品質的健保資料庫(NHI database),搭配半導體優勢強化國家級算力,是精準健康 AI 的天然起跑點。希望這是「以台灣為本」的產業戰略,而非「幫別人驗證、自己買單」的 AI 殖民地路徑。

為何這麼急?答案在醫療經濟。他以降脂藥為例,揭示全球市場:史他汀(Statins)年規模約 140 億美元、PCSK9 抑制劑與 NPC1L1 抑制劑各逾 10 億美元;若僅沿用他人研究找到的靶點,終究只能在價值鏈下游承擔高藥價與支付壓力。他以 PrimateAI-3D 的研究為例:此模型在 UK Biobank 上重現既有降膽固醇藥物的所有靶點,並將與脂質代謝相關的 48 個基因依影響力排序,其中 PCSK9 名列前茅、HMGCR(史他汀作用靶點)則居中,說明靶點—療效具有人群差異的本質。重點不是平移研究成果,而是要用本土人群資料重算一遍,才能稱得上「精準」。

新加坡 NPM 的成功模板,台灣 TPMI 是訓練本地模型的絕佳基礎

如果台灣要把「預防醫學」落地,可以參考新加坡的國家精準醫療National Precision Medicine, NPM)三階段發展計劃:2017–2021 年先做 >1 萬人 WGS 資料以建立基礎,2021–2024 年擴至 10 萬人並導入臨床,其後以 100 萬人為目標,朝向全球「輸出」研究成果。更關鍵的是第一期就交出四個重要指標:3.4% 國民帶遺傳病風險、27% 帶會使至少一種藥物出現威脅生命副作用的變異、0.5% 亞洲伴侶屬高風險隱性病帶因配對,且 27% 嚴重隱性病基因被現行帶因篩檢漏掉——有效把醫療「從被動治療拉回主動預防」。

台灣則以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累積近 50 萬人的基因型資料量能,並自詡「全球最大非歐洲人種研究族群」以及「486,956 名漢族人群的遺傳與臨床數據」,為亞洲人群的臨床決策建立關鍵參照座標。配合次世代定序(NGS)成本自 2007 年後指數式下滑、已低於千美元的結構變化,「以人群為本」的預防醫學得以規模化、常態化,醫療模式因此從抓病轉為抓風險資料變便宜、樣本變巨大、AI 變聰明,也為「以台灣數據訓練台灣的主權模型」的理念日漸成形。

iPSC、CRISPR 與 NAMs 接軌監管,設立以人為本的新藥開發路徑

史丹佛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吳慶明在「AI, Genomics, and Stem Cells for Drug Discovery」演講中,用一條「病人→細胞→機制→藥物」的路徑把未來研發清楚具體化。他的團隊以患者 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分化的內皮細胞(iPSC-ECs)重建「碟中疾病」,找出KLF2保護性基因下調的致病機制,再從 FDA 藥物庫篩出洛伐他汀(Lovastatin),並回頭對同一名患者驗證血管功能改善——這不只是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更是個人化藥物發現的即時演示。從真實病人出發、在人類細胞上建模與試藥,再回到同一病人做功能評估,變因少、預測準、轉譯快,可謂以人為中心的新藥學。

這條新路徑之所以可以「加速且符合正當性」,是因為法規與臨床發展齊頭並進。《FDA Modernization Act 2.0》鬆綁「IND 前必做動物試驗」的要求,承認「替代性試驗平台(Alternative Testing Platforms)」的合規性;此外 NIH 亦在 2025/4/29 宣布將優先資助「以人類為基礎的研究技術(Human-based Research Technologies)」,點名類器官(Organoids)、組織晶片(Tissue Chips)與計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s),並設立 ORIVA 以制度化推進。另一方面,CRISPR 在 2023 年 12 月 8 日由 Casgevy 首度取得 FDA 核准治療鐮刀型細胞貧血(Sickle Cell Disease),宣告基因編輯藥物時代正式登場,為 NAMs 體系提供臨床級的成功範本。政策開門科學到位臨床見效——這是一條已在國際加速成形的主航道,而非旁門左道。

回到會場的語境,主持人點出台灣「半導體與醫療系統領先、AI 發展模式加速產業創新與驗證」;沈孟儒則用棒球運動凸顯「毫秒級判斷」的重要——投手丘到本壘 18.44 公尺、球速 140–150 km/h,打者真正容許的誤差僅約 7 毫秒;醫療決策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基因變異、一個影像指標、一個代謝曲線,就是擊中的那個「甜蜜點」。因此,他主張以 L3 腰椎斷層自動分割核心肌群、把肌肉量與品質數位化,並以「三秒回傳」的臨床可用標準穿針引線;從球員訓練到代謝風險一網打盡,才能把「被動治療」翻轉為「主動預防」。道理很白話:看見得更早、計算得更準、行動得更快,醫療才會更有效、更人性。

成為 AI 自主大國不是把模型堆更大,而是把台灣族群真實世界證據落地

答案其實已在兩場演講中浮現:其一,以 TPMI 與健保資料為核心,建構本土專屬健康大數據—演算法—算力循環,產出可審核、可重複、可擴散的主權模型。其二,在藥物開發端擁抱 NAMs,以 iPSC / Organoid / Tissue-Chip+AI 驅動的「碟中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 in a Dish)」為骨架連結 FDA/NIH 的新規範與資助邏輯,加速從標的發現先導化合物、乃至老藥新用的轉譯路徑。其三,以新加坡 NPM 作為執行計劃的對照組——將人數、期程、臨床產業的串接用一張藍圖說清楚、做到底。成為 AI 自主大國不是把模型堆更大,而是把台灣人群的真實世界證據(RWE)變成會學習、能落地、可計算的國家能力。當 7 毫秒的醫療判斷與 3 秒的臨床回饋成為日常,當 486,956 份在地資料與數十萬人 WGS 常態化輸入模型,主權精準健康就不是願景,而是制度、是產業、更是全民共享的健康紅利。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政府預估 2026 年健保總支出上看 1 兆元,加上《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預計在 2026 年上路,路迦生醫 (6814-TW) 憑藉適用於實體癌症應用的免疫「LuLym-T 細胞治療技術」,有望挹注未來營運成長動能。 

路迦搭上再生醫療雙法順風車,細胞療法商轉前景看俏。(圖:shutterstock)

路迦旗下專利細胞技術 LuLym-T 已具備肝癌預防復發的美國 FDA 孤兒藥資格 (ODD) 及 IND 核准,且在台灣 TFDA 的臨床二期試驗推進上有所斬獲,已與台灣 13 家醫學中心與大型醫院合作,並擁有福了國際標準的 GTP 製程認證廠房。 


路迦說明 LuLym-T 最新進度,已達完成前期收案階段,也在開發頭頸癌等多期臨床案。在再生醫療雙法上路後,有望率先進入商業化階段,並積極爭取健保給付資格。 

另外,近期 LuLym-T 技術「施用活化 T 淋巴球 (ALT) 對於根除性治療後肝癌病人預防復發之安全性與有效性評估」二期臨床試驗,已獲得台灣 TFDA 所屬藥品審查中心 (CDE) 評選列為「中心指標案件」,正式展開臨床試驗輔導機制,加速新藥開發。 

路迦表示,隨法規逐步開放及健保支出快速成長,認為 2026 年將成為細胞療法商轉的關鍵年份,因此路迦將持續深化臨床數據、國際認證及多國市場的三軸布局。未來可望透過擴大與醫院合作、累積高績效療法,並跨境布局,搶進再生醫療市場戰場,推進未來短中長期營運與獲利成長的前景。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桃園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捐贈社宅愛心輪椅,王明鉅副市長:企業與公會攜手,共促社會住宅友善環境。(都發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強化桃園市社會住宅無障礙設施與照護服務品質,透過護達企業有限公司引介下,桃園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今八月二十五日捐贈輪椅十五臺給住都中心,充實社宅的公共服務資源,市府由王明鉅副市長兼住都中心董事長代表接受捐贈,王明鉅表示:「感謝公會發揮專業優勢與企業社會責任,挹注社會住宅服務所需資源,協助優化無障礙與友善居住環境,不僅是物資的挹注,更象徵民間力量對公共政策的實質支持。」。

捐贈儀式於二十五日上午在市府舉行,由桃園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劉純東理事長代表致贈,劉理事長也表示:「桃園社會住宅環境優質,室內外空間都是全齡友善空間,採無障礙設計,提供輪椅給住都中心,希望能即時協助社區需要幫助的住戶,提升社宅生活品質。」,住都中心也說捐贈的輪椅,將統籌配置桃園各社會住宅管理現場,提供住戶、訪客及照護人員使用,提升整體社區照護服務效能。

桃園住都中心對社宅住戶的管理持續優化,今年其中一社宅(中路三號)更獲得全球卓越建設獎(合宜住宅類)的金獎肯定,住都中心也持續和市府各局處合作,讓市府社福資源可以有效的幫助住戶,打造社宅居住環境有溫度、有親和力的居住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